首页> 热点 > 详情

高分国产剧《漫长的季节》真诚追凶,书写东北往事

2023-05-29 18:00:13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全文共计3657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漫长的季节》海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中国传媒大学2002级新闻学(电视编辑方向)校友于小千担任原创故事/编剧的网剧《漫长的季节》于前段时间在腾讯视频上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市场占有率接近全网10%,刷新了近八年国产剧豆瓣最高分记录。

该剧讲述了发生于东北工业小城桦林,王响、龚彪、马德胜三个“老家伙”追寻18年前一宗旧案展开的故事,重现了一个远去时代的背影,反映了人间悲喜,展现了时代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以及人物对生命的追寻。

精彩动人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主创团队的潜心打磨。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漫长的季节》校友主创的幕后创作故事。

主创中的校友

于小千

编剧

中国传媒大学

2002级新闻学

(电视编辑方向)校友

代表作品:《最美的时光》《扫黑风暴》《石头开花》《漫长的季节》

Q&A

校友专访

01

《漫长的季节》中的人物对话和故事片段都透露着人间烟火气,巧妙地将幽默感与紧张氛围结合,这部生活悬疑题材原创故事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呢?

于小千:在我最早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国产剧市场是电视台的天下,后来视频平台逐渐崛起,到现在市场以平台为主,不断变化的市场给各种题材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剧的出现,我们逐渐发现12集短剧也可以在市场中存在并发展,我很受鼓舞,便想写一个不同之前、短一点精品一些的作品。

故事最早的着眼点是想写一对父子——王响和王阳的关系。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权威式的父子关系,父子俩心里互相装着彼此,但两人都不擅长表达关心。当父子关系的平衡被打破时,整个故事的走向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我想用一种悬疑剧的角度来写父子关系和90年代末东北一个小城的生活图景,通过一起凶杀案的方式打开社会、家庭、工厂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用一种悬疑的题材来容纳一个大的主题,其中重点是想写人物和人物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02

这部剧以碎尸命案引入,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案件和东北情怀,更探讨了人、一代人如何面对困境时该如何面对。其中,龚彪的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线很用心。通过这个人物您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于小千:我们写这个案件其实相当于一块石头丢入到一个平静的湖水里,这个石头会掀起一圈圈的涟漪,波及到四周不同的水草。故事里龚彪从一个意气风发90年代的大学生变成中年的油腻的状态,其实他是跟这个案件相牵连的人物,一开始并不在这个案件里,但是是属于波及到四周不同的水草。

一方面,龚彪的人物设计有命运感的想法在里面,他的身上承载着一种宿命,如果当时他没有站在第一案发现场看热闹的话,可能就不会上救护车,不会在那个时间点遇到黄丽茹,可能就不会掺进到整个事里,他的人生也会有另外一个走向。

另一方面也是想说时代的列车往前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在车上,但也有人没赶上车,然后还有的人被碾落到了车底,每个人的命运走向有必然性的地方,也有偶然性的地方。龚彪的命运跟这个案子绑在了一起,人生轨迹便发生了改变。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03

《漫长的季节》剧情十分精彩,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创作期间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于小千:这个剧本之前筹备过几次,但是因为包括疫情的各种原因而没有开拍,直到辛爽导演参与之后,整个创作的主导以辛爽导演为主,更多的是还是跟他的一个沟通和交流。辛爽导演是一位很有创作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创作型导演。我们最早的沟通首先根据剧的调性和人物的角度进行调整。

第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是在剧的基调上。剧本的一稿是在2018年完成的,最初符合当时的创作市场的审美趣味,是一个比较偏东北黑色的、冷峻的主色调的故事。从2018年以来,整个市场出现了多部以东北为背景的优秀的悬疑犯罪剧,当时我们认为如果剧本再按照原来的基调的话,意义不是很大。辛爽导演想要表达东北并不是只有大雪、“咯吱咯吱”走在雪上的声音和杀人的背影等刻板印象,一定会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和切入的角度。他想要写一个印象中温暖的秋天,所以我们最开始在基调上做出了调整。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是在人物的角度上。最早是写王响为子追凶的角度,但后来导演更想写三个老头追凶的角度。王响、龚彪、马德胜三个人多年前都跟这个案子有着或深或浅的交集,二十年之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的桦钢积极分子现在已经沉默了,之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现在成为了普通油腻中年人,之前体制内一板一眼的警察选择放飞自我离开自己的事业。但是当他们三人重新被这个案子给拴到一块的时候,他们重新“支棱”起来去办这一件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比较大的调整的方向。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04

这部剧把时间线打乱,用章回体的叙事铺陈故事,故事的转场非常自然流畅,您在故事创作中选择运用这种三线叙事交错的形式,最初是如何考虑的呢?

于小千:之前我写的剧本基本上都是线性结构,按照一定的发展顺序展开讲述。但是这个剧本我想要打破过去惯有的创作方式,不只是局限于案情的展开,而更多地呈现时代的背景下小人物的情绪的展开和命运的走向。我觉得这是一种“拼图式”的乐趣,当创作者拼图式呈现情节后,观众把各个拼图拼齐之后呈现整个事件的原貌。这同时也是主创跟观众共同完成的创作,大家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角度,让作品有情感完善和主题提升的过程。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05

您曾说过“我们不希望用沉重的台词进行演绎,笑着去讲悲伤的故事,反而会带给观众更强大、震撼的力量。”十分启迪学习编剧的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具体理解这种创作态度呢?

于小千:我认为这还是用大家常说的创作理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我们喜剧用喜剧的方式去创作,悲剧用悲剧的方式创作。但是如果我们多想一层,可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使得悲剧也可以用喜剧的外壳来包裹。创作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最后回归到主题表达上,跟观众共同完成这种创作的时候,它还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喜剧还是喜剧,悲剧还是悲剧。

我不想完全写一个特别沉重的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故事,而希望保持一个轻松的态度去引入这个故事,对它有更好的解读,让大家能够看到人生的希望和具有继续往前走的力量。回到这个故事本身,不管面对多么悲惨的命运、沉重的事件还是历史的变化,我希望能用一个比较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传达出能够“往前看,不回头”的理念。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漫长的季节》剧照

06

我们了解到您不仅担任过悬疑剧的编剧,还编写过喜剧、农村生活、都市爱情、家庭情景剧等的剧本,多类型的编写经验对您打造《漫长的季节》原创剧本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于小千:多类型的剧本编写经验都是一种积累,在写了不同类型的剧之后,我会发现类型化的创作只是手段,最根本的核心的点还是抓住剧本中人物和人物关系。不管是写农村剧、古装剧,还是写都市情感剧等,真正吸引观众的还是人物和人物关系。当你的人物关系成立了,在这基础上古装剧或农村故事就只是一个表现的问题。

电视剧是要表现人和人之间的故事和情感的。比如这部剧,如果只是展现这个案件有多么惨烈或离奇的话,这个作品的生命力还是比较狭隘的。我更关注的还是一个惨烈的变化或碰撞之后激发出的火花,通过案件或者其他切入点看到的人性的体现。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07

回望您的大学时光,您认为学习经历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对以后想要从事影视行业的师弟师妹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于小千:我最早萌生写剧本的念头是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大学教育非常好的一点是提供了广泛的知识教育,虽然我学电视编导,但是课程设置并不局限在编导这一课程内。我们当时会上影视赏析课,因此好多经典的影片都是在赏析课上第一次看到的,比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巴黎最后的探戈》等,让我对创作剧本产生了兴趣。

对师弟师妹们而言,不管是传媒大学还是北京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并不在于说我们学到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而是通过这个空间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获得驱动力。比如最早我想做一个记者,但是后来我发现原来创作剧本是我喜欢的,我也想尝试着去写剧本。毕业之后要不断寻找可能性,就像我在没有机会写上剧本时,会从其他方面开始,逐渐地找机会去学习摸索,然后创作出了这些作品。总之,最重要的是传媒大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点击查看于小千校友回答

左右滑动解锁更多采访花絮

欢迎广大校友观看支持《漫长的季节》

与老年三人组一起

踏上这辆“开往秋天的车”

扫描上方二维码

观看《漫长的季节》

/福利时间/

转发本推送至朋友圈

集赞10个

截图发至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公众号后台

我们将随机抽取六位读者

赠送于小千校友签名笔记本

往期推荐

‍ ‍ ▲ ▲

记 者|郑慧娟 舒奕扬 郭梓轩

摄 像|黄婉倩 谷蕊彤

编 辑|郭梓轩 舒奕扬 郭新成

责 编|张夏怡 郑慧娟

编 审|周 君 韦健宇

标签:

上一篇:标致发布品牌新LOGO 2023年底全面换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