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礼仪 中国的礼节与仪式 。
2、中国 古代有五礼之说 ,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资料图)
3、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
4、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
5、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
6、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7、 礼仪的起源 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
8、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9、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10、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
11、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 ,履 行礼仪即是向鬼 神讨好求福。
12、因此,礼仪源于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种特 殊 体 现形式。
13、“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14、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15、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16、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
17、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18、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19、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 都南 郊 圜丘举行 。
20、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21、所有这些具体崇 拜,在达到一定数 量之后 ,才抽 象为对天的崇拜。
22、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3、②祭地。
24、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25、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26、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27、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28、③宗庙之祭。
29、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30、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31、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32、庶人不准设庙。
33、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
34、大夫则庙左而右寝。
35、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36、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
37、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
38、庙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长方体 ,祭 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39、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40、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41、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42、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
43、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44、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45、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46、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47、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48、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49、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50、曲阜的庙制 、 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
51、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52、⑤相见礼。
53、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54、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
55、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56、⑥军礼。
57、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58、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59、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60、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
61、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62、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63、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64、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65、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66、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
67、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68、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69、 ②成年礼。
70、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71、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72、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
73、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74、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
75、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76、 ③飨燕饮食礼仪。
77、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78、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79、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80、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81、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82、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83、 ④宾礼。
84、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
85、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
86、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87、 ⑤五祀。
88、指祭门、户、井、灶、中溜(中室)。
89、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
90、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
91、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溜、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
92、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溜、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93、 ⑥傩仪。
94、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
95、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
96、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
97、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
98、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
99、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
100、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
101、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102、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
103、 中国商务社交礼仪 握手礼仪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 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
104、 握手时应注意: 1 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2 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3 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 4 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105、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
106、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107、 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
108、 上下级之间, 应上级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 应长辈先伸手 男女之间 , 应女士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109、 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110、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
111、 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
112、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113、 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
114、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
115、 握手的禁忌 不双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着手套握手 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名片礼仪 名片是现代商务交往中的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际工具。
116、 是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联络卡”。
117、 商务人员应对名片的选用、制作、递接名片的礼仪等有所了解。
118、 名片礼仪 规格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6厘米-10厘米、宽5.5-6厘米。
119、目前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cm×5.5cm 颜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浅蓝色、浅黄色等色彩 版式 横式和竖式(横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质地 名片的质地适合柔软耐磨的白卡纸、香片纸等 图文 商务名片图案应简单;文字宜选用简体汉字,不要把两种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
120、最好在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另一种文字印相同的内容。
121、 标准商务名片的内容: 本人所属单位(企业标识、供职单位、部门)、本人称呼(姓名、职务、职称) 联络方式(单位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也可列上单位的网址、本人邮箱或手机等)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索取名片 1.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多保持联系或请多关照!) 2.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如:我们可互赠名片吗?或很高兴认识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3.向地位高、长辈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后怎么向您请教?或很高兴认识您!以后向您讨教,不知如何联系?) 4.向平辈或晚辈索取名片(以后怎么和你联系?) 注意: 若别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给时,要用委婉的方法表达,不能直接回绝。
122、 该如何说? 若自己没有名片,该如何说? 名片递送的顺序 :一般由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晚辈先向长辈、男士先向女士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在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由近而远,(圆桌)按顺时针依次进行。
123、 名片递送方式:应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递给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并说寒暄语。
124、(如: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多保持联系! )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应右手递,左手接。
125、不要用手指夹着给人,在递送名片时,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
126、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接收名片 1.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
127、接过名片后应致谢,且应认真地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重视; 2. 看完后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摆弄或随意放在桌上. 3. 如果暂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离开时漏带名片。
128、 名片注意事项: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写不相关的东西;出席商务社交活动,要记住带名片。
129、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名片的放置 随身携带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或西装上衣内侧口袋或公文包里。
130、 将名片放于其他口袋尤其是后裤袋、裙兜或钱夹里是失礼的行为。
131、 最好将他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分开放置。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这是我的